首页  油画作品  国画作品 诗词  诗蝉杂文  诗蝉简介

首页 > 诗蝉杂文


记忆深处的那片海 

发布时间:2019-03-17 11:02:36



 记忆深处的那片海 

“掬星在手浮烟醉,
月落情思踏浪归。
莫向乡潮吟旧曲,
童心远去唤难回。”
如果说人生多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,那么就会在记忆的深处多留下一份刻骨铭心的回忆。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,但还是会在记忆的脑海里涌出许多浪花来。
我的家乡河北乐亭,地处渤海湾畔,是一个美丽的沿海大县,这里可谓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,不但物产丰富,而且出过不少名人,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就出生在这里。被海风吹大的孩子,对于那略带咸咸味道的海风,总是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,而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,就像母亲的摇篮曲一样温馨。 1989年暑假,我即将生升入高中二年级,当时我就读于乐亭县新寨镇中学,由于放暑假无事可做,便想出去找份事情赚点零钱,以贴补家用。当时正赶上有人组织去海上捞小蛤蜊______一种喂养对虾的天然海产品,我便和母亲商量想跟着大伙儿去,母亲刚开始是不同意我去的,一来担心海上会有风险,二来就是担心我年龄太小,怕受不得那般苦,也担心会影响我的学业,经我再三恳求和解释劝说后,才勉强答应叫我先试上两天,如果不适应就回来不干了。 于是我便开始准备工具,先到供销社去买了尼龙丝网,再用铁条弯成四方形,丝网做成圆形缝到铁框的四边,做成一个长约两米的拖网,母亲给我烙了饼,摘了自家院里长的黄瓜、西红柿,这些熟悉的食物便是我路上的干粮,一切准备妥当,心中只盼着出发之日的到来,夜间十点左右,终于出发了,我们坐上手扶拖拉机,迎着夏天夜里略带凉意的风,一路有说有笑的向心心念念的海边进发了,从我们这到海边大约有70里地,要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,一路闻着稻田散出的阵阵清香,听着路边风吹杨树叶的沙沙之声,稻田里时而传来几声蛙叫,使这寂静的夜多了几分生气来,心里既渴望,又有点忐忑,随着一路颠簸,一股略带咸味的风迎面吹来,那是大海特有的气息,我知道目的地快到了。我们来到一个叫捞鱼尖的码头,那是海边的一个渔村,全村大概有三百多户人家,却没有多少耕地,大多数人都是靠出海打鱼,海边养殖和从事海产品加工为生。这里有不少人养殖对虾,而喂养对虾的饵料就是我们要从大海里捞取的一种小蛤蜊,这种小蛤蜊大小和玉米粒差不多,是喂养对虾的绝佳食物,用它喂养出的对虾,不仅个大,不易生病,而且味道鲜美无比,因而售价很高,所以喂养对虾的饵料也很紧俏。可以说是供不应求。
稍作停留,我们便登上了出海的渔船,渔船全部是木质结构,配有马力强大的马达,船长大概有三十多米,宽度有十来米,坐上去很是平稳,我们一上船便各自在甲板上或坐或躺,刚开始我还有些好奇,这看那看,海面在雾气的笼罩下,显得寂静而神秘,远处时而闪烁的光亮,在月光照耀下若近若离。真有一种“烟笼寒水月笼沙”的感觉。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生出几分倦意来,慢慢的也就进人了梦乡,当我从梦中醒来的时候,天空已经渐渐漏出了鱼肚白,一问船家我们已经走了四个多小时了,这时船慢了下来, 天已经放亮,放眼望去,天海相依,一眼望不到边际,此时我方领会到什么是大海的深邃与浩瀚,随着船头的波浪翻涌,海里的对虾伴随海浪的翻涌一个又一个的跳出深蓝色的海面,大海以这种独特的仪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,有时你拿个网抄子就能接到跳上水面的对虾,船不久就停止了前行,这时潮水已经褪去多大半了,我们开始拿着工具陆续下水了,这时的海水已经将将没过了大腿,我把拉网放到水底,双手扶住木把儿,木把儿的一头连着底下的丝网,木把儿中间有一根绳子系在腰间,人在水里倒退着走,双手用力加之腰间的拉绳一起用力拉着底下的丝网跟着人走,丝网的口子是用锋利的铁丝围成四方形,将海底的小蛤蜊刮进网里,走了一段路程,感觉网里的蛤蜊不少了,就把丝网拉出水面,洗净泥沙,然后将小蛤蜊装进放在船上蛇皮袋中,再去下水重复以上的程序,就这样连续劳作了三个多小时,潮水渐渐开始上涨,海平面也跟着上升,也是到我们上船收工的时候了,我们陆续上船,船老大清点完人数,确保准确无误后,发动马达,船开始往回走了,也是我们可以彻底休息的时候了,坐在船头,望着远处低旋的海鸥,看着一袋袋充满艰辛劳作后的成果,内心还是无比欢喜,是呀劳动后收获的喜悦,那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,这时有人唱起了歌曲,似乎在庆祝我们的丰收,由于过于劳累,船没开出多久,船上的人们大多已经睡着了,我却是一点睡意也没有,或许是第一次上船的缘故,总是对海充满好奇,不知过了多久,终于看到了海岸,我们把战利品纷纷搬上岸,交给收购的商贩,拿到手的钱居然有20元之多,在那时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呀,拿到钱心里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,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赚钱,心情充满了激动。回家是最令人愉悦的时刻了,不仅仅是能见到父母,更主要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,有种已获成人的感觉。接连几天都是在这样忙碌的状态中度过,直到有一次的经历,那是我至今难忘的。
 迎着乍暖还寒的夜风,我们在子夜时分又来到了海边,匆匆坐上船,伴着滴滴哒哒的马达声,我渐渐的进入了梦乡,不知过了多久,船停了下来,这时天已经开始放亮,海边的鱼肚白渐渐升起,我们在船上等了会,等到天大亮,这时海水开始退潮,等到潮水退到腰部以下时我们就纷纷下船,开始干活了,刚开始还是在船周边干活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渐渐离船越来越远,因为远处会有更多的海蛤子,大约干了四五个小时,我们捞了好多海蛤子,都装进蛇皮袋子里码成堆,大约到了上午十一点,潮水开始涨潮,由于我们离船较远,再加上经验的不足,来到了地势低洼的地方,这里潮水涨的快,船停放的地方地势高海水涨的慢,一时还赶不过来,潮水渐渐涨到我的头部,我们又不舍得丢掉辛苦劳作换来的成果,又不能上船,只好站上蛇皮袋码成的海蛤上,又过了一个来小时,潮水又快涨到头部,海浪也大了起来,我们随着海浪开始有些摇摆,危险渐渐逼近。我们焦急得向船停靠地方招手。由于船那里长潮太慢。一时半会儿还开不过来。眼看海水就没过头顶。我开始害怕起来,就在这危急时刻。从不远处,有一艘来自山东的过路渔船。我们看到了救星。赶紧拼命的呼喊,摇摆着手臂。船主看到我们求救的信号。,赶紧把船开了过来。我们迅速的爬上了船,没有停顿歇着的时间,赶紧把我们的劳动成果——一袋袋的海蛎子,也拽上了渔船。直到这时。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。在船上又等了一会儿。我们的那艘船,才急忙开了过来,我们一起对山东那艘船的主人表示了感谢,便匆匆离开,开始反航了。 经过这次历险,我感到了生活的变化莫测和艰辛。我没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,但不知母亲从哪里还是得知了此事,从那开始她便不叫我再上船了,无论我怎么解释。

就是记忆中的这片海,带给了我好奇,让我见识到了海中蕴藏的惊险,也让我着实体会了生活的滋味。如今想起,那场景依然深刻,在远离故乡的都市,每每想起家乡的海,都有一种踏浪听潮冲动,可那片海却离我越来远越远,
每当想起故乡,记忆深处都会涌现海风咸咸的味道…
诗蝉2018年作于河北师范大学 

 




欢迎大家访问诗蝉诗画网



李运成国画,油画,诗词诗画欣赏网站-诗蝉诗词网
 
技术支持:青鸾传媒
 
版权所有: 青鸾传媒     电脑端